延安綠色載能“十三五”發展規劃
延安綠色載能“十三五”發展規劃
完成部門: 第八咨詢部(新材料產業研究咨詢部)
項目負責人:張彥林
主要編制人:孔安、蘇桂軍、莊劍英、張彥林、田學勤、杜程
完成時間:2017年5月
(一)成果簡介
1.研究背景
能源工業是延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延安市石油資源動用量接近極限,進入“十二五”石油產量回落到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由于延安市經濟發展過份依賴石油工業,隨著石油產量增長空間收窄,加之國際國內石油、煤炭市場價格持續下挫的影響,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明顯減弱,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GDP增速連續多年居全省末位,2016年工業增加值出現負增長。
為充分發揮延安市能源優勢,提高能源就地轉化率,促進延安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順應國家“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延安市“十三五”發展戰略目標要求,延安市委、市政府在全國首次提出將現代高載能產業打造成綠色載能產業的設想。發展綠色載能產業是延安市變能源輸出為產品輸出,將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是貫徹落實國家承接產業轉移政策的實際行動,是推進延安市經濟內生性增長的重大舉措,對加快老區人民脫貧致富步伐,保障老區人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為從戰略上把綠色載能產業發展納入到延安市的經濟發展中,亟需對全市綠色載能產業進行統籌規劃,找準發展定位、明確發展方向、確立發展目標,并進行合理布局,以引導延安市綠色載能產業健康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為此,延安市政府提出編制《延安市綠色載能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并責成市招商局委托我院承擔此項工作。
2.研究方法
我院在接受延安市招商局委托后,立即成立項目組進行實地調研,并圍繞綠色載能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發展內外部環境、市場容量及競爭力、產業定位、發展方向、產業布局、綠色發展、循環發展、環境保護等關鍵訴求點開展了深入的研究。以創新發展的理念,按照前瞻性、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要求,采用理論分析與數據模型相結合的方法,因地制宜找準產業定位,明確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發展目標,厘清發展思路,合理進行產業布局,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地研究編制《延安綠色載能“十三五”發展規劃》;同時,統籌兼顧中短期和中長期發展要求,編制《延安綠色載能“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項目投資指南》,通過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的運作,以生產基地或園區為核心帶動綠色載能產業發展,其研究框架圖如下:
規劃研究框架圖
3.研究內容
該規劃在綜合分析延安市綠色載能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對產業發展戰略定位、發展重點進行了規劃,并擬定了重點項目和產業布局,編制了《重點項目投資指南》,提出了保障措施及建議,分析了規劃的實施效果。該規劃的主要內容如下:
(1)產業發展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
研究分析國內及延安市宏觀經濟形勢、國家宏觀政策、國家產業政策、區域經濟政策,以及相關載能產業(建材、有色)現狀及發展趨勢,結合延安市載能產業發展基礎、延安市綠色載能產業發展能源條件、非能資源條件、區位交通條件、供水供電條件等實際情況,分析延安市綠色載能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
(2)產業發展規劃方案
在產業發展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研究基礎上,提出安市綠色載能產業的發展定位、產業架構、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提出依托能源優勢,強化綠色載能產業與新能源、煤電、煤化工及鋁工業等關聯產業深度融合,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形成技術先進、附加值高、效益良好、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配套完善、特色鮮明的載能產業集群;重視科技創新、工業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充分發揮陜西省“一帶一路”中心區域的作用,依托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最大國際物流中轉中心的獨特優勢,大部分產品面向全國,部分產品走向世界;全力構建多元化精深加工和多產業關聯的綠色載能產業體系,使綠色載能產業成為延安市經濟新的增長極,將延安市打造成陜西省乃至中西部區域重要的綠色載能產業示范基地。提出實施建設一個產業體系、構建四大產業發展領域、打造一個服務平臺、實現三百億經濟規模的“1413工程”。提出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綠色制造、傳統能源產業綠色化、新型鋁鎂產業精深加工、先進材料產業高端制造以及生產性服務業。
(3)重點項目及產業布局
依照政策導向、產業帶動、市場競爭、先進適用、綠色環保等原則,選取延安市綠色載能產業規劃的重點項目,分析延安市各工業園區承載條件,強調產業整體布局的戰略重要性,兼顧產業集聚和產業鏈構筑,對重點項目進行總體布局,形成“一核兩塊兩點——一個核心產業園區、兩個特色產業板塊、兩個輔助支撐點”的產業格局。同時,對規劃實施效果進行分析。
(二)成果效果
1.成果形式
形成《延安綠色載能“十三五”發展規劃》報告,編制完成《延安綠色載能“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項目投資指南》。
延安市綠色載能產業總體布局圖
2.實施情況
本《規劃》已于2017年7月19日評審驗收通過,印發實施。
2017年8月,延安市政府以本規劃為依托,在北京市召開了延安市綠色載能產業專項對接會暨簽約儀式,共簽訂合作項目14個 總投資74.05億元。目前,規劃正順利實施。
延安市綠色載能產業專項對接會在北京舉行
完成部門: 第五咨詢部(陶瓷與耐火材料產業研究咨詢部)
項目負責人:高全勝、賀姣陽
主要編制人:高全勝、王曉芳、楊靜、孟憲策、李俊松、賀姣陽
完成時間:2017年8月
(一)成果簡介
1.研究背景
法庫是礦產資源大縣,豐富的瓷土、高嶺土資源為當地發展陶瓷產業提供了優勢條件。自2002年始,法庫縣委、縣政府把建設陶瓷產業集群作為全縣經濟發展首要任務,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法庫陶瓷實現了產業規??焖贁U張,產業水平不斷提升,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創造社會就業和提升地方影響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陶瓷產業發展的特征在不斷演化,新時期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競爭態勢要求法庫陶瓷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結合行業發展新形勢,為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縣政府、開發區委托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承擔編制《遼寧省法庫縣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
2.研究方法
規劃課題研究組深入開展實地調研,通過對全縣的社會經濟發展、行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展開分析,并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及法庫陶瓷的實際,充分挖掘法庫陶瓷發展的比較優勢,制定發展規劃。規劃對新環境下的法庫陶瓷產業的發展定位、結構調整、產業選擇和商業模式創新等重點問題開展了深入的研究,采用理論分析與數據模型相結合的方法,提出了法庫陶瓷產業發展的思路、發展原則和發展目標,明確了產業發展重點,提出了切實的實施方案。
規劃按照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結合的規劃思路,沿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其研究思路框架如下:
研究思路框架 總體布局示意圖
3.研究內容
該規劃在分析產業發展的優勢、不足條件及外部環境所呈現的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對產業發展戰略定位、發展重點進行了規劃,并提出了規劃實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建議。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研究分析法庫陶瓷產業發展現狀,以及國內外陶瓷產業發展趨勢,結合法庫資源、區位、商貿物流條件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機遇、面臨的挑戰及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法庫陶瓷產業發展目標;提出堅定不移推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綠色發展;以技術改造和環保升級為手段,對內激活存量,對外擴充增量,圍繞“強鏈、補鏈、延鏈”構建新業態,圍繞“樹品牌、拓空間”創新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產業技術創新、綠色發展和融合發展的產業發展思路,著力打造建筑衛生陶瓷集散和新材料產業基地;提出以工藝技術提升為手段,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增加中高端產品有效供給,推進地區品牌建設的結構優化途徑;提出了積極拓展產業鏈,促進產業外延融合發展,不斷拓寬產業發展空間,提高產業價值鏈;提出了陶瓷原料開采加工、建筑衛生陶瓷、陶瓷新材料及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重點的布局,提出了建設具有本地特色、產業協調聯動及聚集效應明顯的法庫陶瓷產業“基地+園區”(“1+1”)的規劃新格局。
(二)成果效果
1.成果形式
形成《法庫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研究報告》,編制完成(法庫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項目和重點企業冊》)。
2.實施情況
本《規劃》已于2017年8月經委托方驗收通過,并予以實施。